第一次前端面试总结

 2023-09-09 阅读 29 评论 0

摘要:1:预解析 定义:js引擎,自上而下的读取代码,捕获var ,function,当预解析完成后,js开始从第一步运行代码。我们一定要清楚的明白,预解析只发生在var,function上。 理解过程: ①:通过var关键字定义

1:预解析
定义:js引擎,自上而下的读取代码,捕获var ,function,当预解析完成后,js开始从第一步运行代码。我们一定要清楚的明白,预解析只发生在var,function上。
理解过程:
①:通过var关键字定义的变量进行预解析的时候,都是声明declare,不管它有没有赋值,都是undifined

(1)alert(a);//undefined
(2)var a =1;alert(b);//undefined
(3)alert(c);var c;//undefined

只要是通过var定义的,不管是变量,还是函数,都是先赋值undefined,如果是变量,也不管有没有赋值,在预解析阶段,都是会被赋值为undefined,在真正执行的时候才会赋值。
②function:在进行预解析的时候,不仅是声明而且还定义(defined),但是它存储的是代码是字符串,没有任何意义

alert(a);//弹出的是下面的function
function a(){
alert(“解析的function”)
}

我们知道。定义函数的方式有函数声明和函数表达式两种,解析器在向执行环境中加载数据相同时,对函数声明和函数表达式并非一视同仁,解析器会优先读取函数声明,并使用其在执行任何代码之前可用,至于函数表达式,则必须等到解析器执行到它所在的代码行,才会真正被解析器执行。

alert(sum(10,10));
var sum=function(num1,num2)
{return num1+num2;
}; 

前端开发总结?以上代码完全可以正常执行,因为在代码开始执行之前,解析器就已经通过一个名为函数声明变量提升的过程,读取并将函数声明添加到执行环境中,对代码求值时,JavaScript引擎在第一遍会生命函数并将它们放到源代码树的顶部。所以,即使声明函数的代码在调用它的代码后面,JavaScript引擎也能吧函数声明提升到顶部。

alert(sum(10,10));
var sum=function(num1,num2)
{return num1+num2;
}; 

以上代码会在运行的时候出现错误,原因在于函数位于一个初始化语句中,而不是一个函数声明。换句话讲,在执行到函数所在的语句之前,变量sum中不会保存有对函数的引用。
**!!!**这里有一个特例,函数声明只能出现在程序或函数体内。从句法上讲,它们 不能出现在Block(块)({ … })中,例如不能出现在 if、while 或 for 语句中。

function f(){console.log("outside f()");
}
+function (){if(false){function f(){console.log("inside f()");}}f(); // Uncaught TypeError: f is not a function
}();

此处调用f会报错,甚至连外层的f也取不到,原因时条件语句块声明的函数,其效果等同于在此处声明的函数表达式,在你这里,由于变量提升,以+开头的匿名函数里面,首先声明变量f,然后到了条件语句内部才会定义其函数,而你的条件语句是永远失败的,所以这里你只会找到未初始化的变量f,而不是函数f。所以报的错也是TypeError,一个变量怎么能通过 f(); 这种函数的方式调用呢。

function() {if (false) {var f = function() { console.log("inside f()"); };}
}

相当于:

function() {if (false) {var f = function() { console.log("inside f()"); };}
}

二次面试意味着录用,总结:
  Block(块) 中只能包含Statement语句, 而不能包含函数声明这样的源元素。另一方面,仔细看一看规则也会发现,唯一可能让表达式出现在Block(块)中情形,就是让它作为表达式语句的一部分。但是,规范明确规定了表达式语句不能以关键字function开头。而这实际上就是说,函数表达式同样也不能出现在Statement语句或Block(块)中(因为Block(块)就是由Statement语句构成的)。
  函数声明在条件语句内虽然可以用,但是没有被标准化,也就是说不同的环境可能有不同的执行结果。所以严格来讲,或者按照新的标准,这种写法是不规范的,所以大家还是不要这样写。非要这样用的话,就写成函数表达式吧……

var foo;if (true) {foo = function() {return 'first';};}foo();

2:git工作流
其中分为4种,简单理解一下git工作流,它具有master分支,develop,等等的四个分支,修复bug,一段一段的合并到前一个分支,最终合并到master分支
Git工作流可以理解为团队成员遵守的一种代码管理方案,在Git中有以下几种常见工作流:

集中式工作流
功能开发工作流
Gitflow工作流
Forking工作流
1)集中式工作流

这种工作方式跟svn类似,它只有一个master分支,开发者会先把远程的仓库克隆到本地,之后的修改和提交都在本地操作,直到在某个合适的时间点将本地的代码合入到远程master。这种工作流比较适合小团队,因为小团队可能不会太多的协作和合流的动作。

前端面试技巧和注意事项,在开发者提交自己的修改到master前,需要先fetch在master的新增提交,rebase自己的提交于master的最新版本。
这样做的意思是在说,『我要把自己的修改加到别人已经完成的修改之上』。如果本地修改和上游提交有冲突,Git会暂停rebase过程,给你手动解决冲突的机会.

示例:
第一步,有人在服务器上创建好中央仓库。如果是新项目,你可以初始化一个空仓库;否则你要导入已有的Git或SVN仓库。
中央仓库应该是个裸仓库(bare repository),即没有工作目录(working directory)的仓库。可以用下面的命令创建:
ssh user@host
git init --bare /path/to/repo.git
确保写上有效的user(SSH的用户名),host(服务器的域名或IP地址),/path/to/repo.git(你想存放仓库的位置)。
注意,为了表示是一个裸仓库,按照约定加上.git扩展名到仓库名上。

第二步,所有人克隆中央仓库。

各个开发者创建整个项目的本地拷贝。通过git clone命令完成:

二次面试需要准备什么?git clone ssh://user@host/path/to/repo.git

基于你后续会持续和克隆的仓库做交互的假设,克隆仓库时Git会自动添加远程别名origin(『父』仓库)。

然后,成员A开发功能,并在本地使用标准的Git过程开发功能:编辑、暂存(Stage)和提交:

git status # 查看本地仓库的修改状态
git add # 暂存文件
git commit # 提交文件-(这些命令生成的是本地提交,以按自己需求反复操作多次,而不用担心中央仓库上有了什么操作。)
一旦成员A完成了他的功能开发,会发布他的本地提交到中央仓库中,这样其它团队成员可以看到他的修改。他可以用下面的git push命令:
git push origin master
(注意,origin是在其克隆仓库时Git创建的远程中央仓库别名,master参数告诉Git推送的分支。)
由于中央仓库自从成员A克隆以来还没有被任何人更新过,所以push操作不会有冲突,成功完成。

初次面试需要注意什么,然后,成员B完成在本地的功能开发,并欲推送到中央仓库里面。由于,中央仓库已经被成员A进行了修改,如果B直接运行git push origin master,GIt会提示错误,拒绝其提交,以防止B的提交将A已经提交的新代码覆盖。成员B需要先git pull 合并上游的修改到自己本地仓库中(类似svn update)。具体指令:

git pull --rebase origin master

rebase说明:点击打开链接

–rebase 选项告诉Git把B的提交移到同步了中央仓库修改后的master分支的顶部。不使用rebase这个选项,在Pull之前需要先将远程master分支的最新内容同步到本地,然后将自己的修改加进去,再Pull,这样会导致提交历史会以一个多余的『合并提交』结尾。

第一次面试。对于集中式工作流,最好是使用rebase而不是生成一个合并提交。

2)功能开发工作流

这种工作流关注功能开发,不直接往master提交代码保证它是稳定并且干净的,而是从master拉取feature分支进行功能开发,团队成员根据分工拉取不同的功能分支来进行不同的功能开发,这样就可以完全隔离开每个人的工作。当功能开发完成后,会向master分支发起Pull Request,只有审核通过的代码才真正允许合入master,这样就加强了团队成员之间的代码交流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Code Review。

开发者每次在开始新功能前先创建一个新分支(这个创建的新分支只在开发者本地吗,还是远程也有?–都有), 功能分支应该有个有描述性的名字,这样可以让分支有个清楚且高聚焦的用途。 一旦某个开发完成一个功能,不是立即合并到master,而是push到中央仓库的功能分支上 并 发起一个Pull Request请求去合并修改到master。

面试最佳自我介绍?pull requests能为每个分支发起一个讨论,在分支合入正式项目之前,给其它开发者有表示赞同的机会。另外,如果你在功能开发中有问题卡住了,可以开一个pull requests来向同学们征求建议。pull requests让团队成员之间互相评论工作变成非常方便!

在master分支和功能分支之间,Git是没有技术上的区别,所以开发者可以用和集中式工作流中完全一样的方式编辑、暂存和提交修改到功能分支上。

一旦Pull Request被接受了,发布功能要做的就和集中式工作流就很像了,首先,确定本地的master分支和上游的master分支是同步的。然后合并功能分支到本地master分支 并 push已经更新的本地master分支到中央仓库。

应用例子介绍:

面试技巧?下面的示例演示了如何把Pull Requests作为Code Review的方式,但注意Pull Requests可以用于很多其它的目的。
小红开始开发一个新功能, 在开始开发功能前,小红需要一个独立的分支。使用下面的命令新建一个分支:

git checkout -b marys-feature master

这个命令检出一个基于master名为marys-feature的分支,Git的-b选项表示如果分支还不存在则新建分支。这个新分支上,小红按老套路编辑、暂存和提交修改,按需要提交以实现功能:

git status
git add
git commit

面试问题、然后,小红去吃午饭前,先push 一次,这样可以方便地备份,如果和其它开发协作,也让他们可以看到小红的提交。

git push -u origin marys-feature

这条命令push marys-feature分支到中央仓库(origin)的marys-feature分支,-u选项设置本地分支去跟踪远程的哪一个分支,设置好跟踪的分支后,后面小红就可以使用git push命令, 省去指定推送分支的参数。

小红吃完午饭回来,完成整个功能的开发,并合并到远程分支。然后,在她的Git GUI客户端中发起Pull Request,请求合并marys-feature到master,团队成员会自动收到通知(GUI客户端??????)。

Pull Request很酷的是可以在相关的提交旁边显示评注,所以你可以很对某个变更集提问。

…going…

3)Gitflow工作流

该种工作流会相对复杂一点,但非常适合用来管理大型项目的发布和维护。贯穿整个开发周期,master和develop分支是一直存在的。

master分支可以被视为稳定的分支,一般不允许直接往master分支提交代码,只允许往这个分支发起merge request,只允许release分支和hotfix分支进行合流。

develop分支是相对稳定的分支,用于日常开发,包括代码优化、功能性开发。

feature分支从develop分支拉取,特性开发会在其上进行,开发完毕合后并到develop分支。

release分支从develop分支拉取,用于回归测试,完成后打tag并合入master和develop。
hotfix分支用于紧急修复上线版本的问题,修复后打tag并合入master和develop。

4)Forking工作流

Forking工作流常用于开源项目,它有一个公开的中央仓库,其他贡献者可以Fork(克隆)这个仓库作为你自己的私有仓库,开源项目维护者可以直接往中央仓库push代码,而代码贡献者只能将代码push到自己的私有仓库,只有项目维护者接受代码贡献者往中央仓库发起的pull request才会真正合入。
3:js精度丢失
根本原因时是计算机是二进制实现和位数限制,有些数无法有限表示。
典型问题:①两个简单的浮点数相加
②大整数运算
③tofixed不会四舍五入
解决方案:把小数放到位整数(乘倍数),再缩小回原来倍数(除倍数)
toFixed的修复如下

// toFixed 修复
function toFixed(num, s) {var times = Math.pow(10, s)var des = num * times + 0.5des = parseInt(des, 10) / timesreturn des + ''
}

箭头函数:
通常函数的定义方法:

var fn1 = function(a, b) {return a + b
}function fn2(a, b) {return a + b
}

使用ES6箭头函数语法定义函数,将原函数的“function”关键字和函数名都删掉,并使用“=>”连接参数列表和函数体。
var fn1 = (a, b) => {
return a + b
}

(a, b) => {
return a + b
}
当函数参数只有一个,括号可以省略;但是没有参数时,括号不可以省略。

// 无参
var fn1 = function() {}
var fn1 = () => {}// 单个参数
var fn2 = function(a) {}
var fn2 = a => {}// 多个参数
var fn3 = function(a, b) {}
var fn3 = (a, b) => {}// 可变参数
var fn4 = function(a, b, ...args) {}
var fn4 = (a, b, ...args) => {}

箭头函数相当于匿名函数,并且简化了函数定义。箭头函数有两种格式,一种只包含一个表达式,省略掉了{ … }和return。还有一种可以包含多条语句,这时候就不能省略{ … }和return

() => return 'hello'
(a, b) => a + b
(a) => {a = a + 1return a
}```
如果返回一个对象,需要特别注意,如果是单表达式要返回自定义对象,不写括号会报错,因为和函数体的{ ... }有语法冲突。注意,用小括号包含大括号则是对象的定义,而非函数主体
x => {key: x} // 报错
x => ({key: x}) // 正确
总结
类似于匿名函数,在某些情况下使用,可减少代码量
代码简洁,this提前定义
代码太过简洁,导致不好阅读
this提前定义,导致无法使用js进行一些在ES5里面看起来非常正常的操作(若使用箭头函数,在监听点击事件的回调函数中,就无法获取到当前点击的元素咯,详见《正确使用箭头函数——什么时候不该用ES6箭头函数》)
总的来说,箭头函数只是一种函数的简写,有其利弊,可用可不用,看大家心情,当然也得用的正确
4:状态码
200 OK:请求已正常处理。
204 No Content:请求处理成功,但没有任何资源可以返回给客户端
206 Partial Content:是对资源某一部分的请求,该状态码表示客户端进行了范围请求,而服务器成功执行了这部分的GET请求。
301 Moved Permanently:资源的uri已更新,你也更新下你的书签引用吧。
302 Found:资源的URI已临时定位到其他位置了,姑且算你已经知道了这个情况了。
303 See Other:资源的URI已更新,你是否能临时按新的URI访问
304 Not Modified:资源已找到,但未符合条件请求。
400 Bad Request:服务器端无法理解客户端发送的请求,请求报文中可能存在语法错误。
401 Unauthorized:该状态码表示发送的请求需要有通过HTTP认证(BASIC认证,DIGEST认证)的认证信息。
403 Forbidden:不允许访问那个资源。该状态码表明对请求资源的访问被服务器拒绝了。(权限,未授权IP等)
404 Not Found:服务器上没有请求的资源。路径错误等。
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:貌似内部资源出故障了。该状态码表明服务器端在执行请求时发生了错误。
503 Service Unavailable:抱歉,我现在正在忙着。该状态码表明服务器暂时处于超负载或正在停机维护,现在无法处理请求。
5:垂直布局
前提:html模板:<div class="parent"><div class="content">内容垂直居中</div></div>声明:以下示例,主要实现垂直居中的样式代码为加粗的部分一、对单行元素进行垂直居中时1、可设置该行内元素的父元素的height与line-heigth的值相等,让行内元素垂直居中2、针对行内元素,可通过设置vertical-align: middle;以及line-height进行垂直居中二、对文本进行垂直居中1、针对文本,通过display:flex;配合align-items和justify-content实现文本居中.content{display: flex;align-items: center;justify-content: center;}三、对已知高度块级元素进行垂直居中1、绝对定位,配合top:50%和负margin-top(元素高度一半)进行垂直居中.content{position: absolute;top: 50%;left: 50%;margin-top: -10em; /* 为元素height/2 */margin-left: -10em;width: 20em;height: 20em;background-color: aqua;}2、绝对定位,配合top:0;bottom:0;和margin:auto进行垂直居中.content{position: absolute;margin:auto;top: 0;bottom: 0;left: 0;right: 0;height: 200px; /*要求指明元素高度*/background-color: aqua;}3、设置position:absolute;和calc()函数实现垂直居中.content{position: absolute;top:calc(50% - 10em); /*calc(50% - 元素本身高度一半)*/left: calc(50% - 20em); /*注意使用时减号间有空格*/width: 40em;height: 20em;background-color: aqua;}4、使用浮动float实现元素垂直居中原理:通过在要进行垂直居中的元素a前面添加一个无内容的元素,并将该无内容元素的高设置为50%,在利用clear:botn清除浮动,则元素a相对于父元素来说是垂直居中。html如下:<div class="parent"><div class="float"></div><div class="content"><div><span>内容垂直居中内容垂直居中内容容垂居中</span></div></div></div>css如下:.parent{height: 500px;background-color: red;}.float{ /**添加的辅助元素/height: 50%;}.content{clear: both;background-color: aqua;}四、对未知高度块级元素进行垂直居中1、设置position:absolute;和transform:traslate(x,y)实现水平垂直居中.content{position: absolute;margin:auto;top: 50%;left: 50%;transform:translate(-50%,-50%); /*针对元素本身向左以及向上移动50%*/background-color: aqua;}2、居于视口单位的解决方案:可通过使用margin-top: 50vh;配合transform:translateY(-50%);实现视口居中.content{width: 18em;margin-top: 50vh; /*50vh表示视口高度的50%*/transform: translateY(-50%); /*相对元素自身向上移动50%*/background-color: aqua;}3、通过display:table-cell和vertical-align:middle;实现垂直居中.parent{display: table;width: 50px; /*建议设置宽高,以便于查看效果*/height: 500px;}.content{display: table-cell;vertical-align: middle;background-color: aqua;}4、基于flex的解决方案:.parent{display: flex;background-color: beige;}.content{margin: auto; /*自动相对于父元素水平垂直居中*/background-color: aqua;}
6:前端优化
我们的优化原则有以下几个:能缓存的,尽量强缓存。
引入外部资源时不要出现超时、404的状况。
减少HTTP请求数。
合理设置cookie的大小以及过期时间。
合理利用懒加载。
网页内容的优化
1、懒加载数据。
首先根据标签的left和top属性判断是否显示在了屏幕中(如果显示在屏幕中,其left和top属性值应该是在0到窗口长宽之间)。
如果显示在屏幕中,则将src标签的内容替换为图片的url。2、使用外部引入的css和js文件,并且引入的css和js越少越好(HTTP2.0不适用)。
这里可以使用webpack打包这些文件,也可以使用强缓存与协商缓存来缓存这些文件。3、不要在中缩放图片。
img计算缩放也需要时间4、避免重定向。
重定向会重新渲染网页。5、尽量不要用iframe。
因为iframe会阻塞渲染。6、使用base64编码将图片嵌入到样式表中,减少请求数(由于base64会比一般的图片大一点,只适用于那些体积比较小但是很常用的图片)。7、使用雪碧图(精灵图):
通过使用background-position:-xpx -ypx;来调整图片的位置,不过HTTP2不适用,原因为HTTP2实际上是多路复用的,只用一个TCP连接,所以多个图片的请求也是在同一个TCP连接里,这样能省下非常多的请求时间,但坏处就是单连接开销很大,如果要传多个大文件,就很麻烦。8、要有网站小图标favicon.ico。如果没有小图标,会引起404,拖慢网页加载进度。
9、能使用jpeg就不要用png,能使用png8就不要用png24。
(1)色彩丰富的、大的图片切成jpg的;
(2)尺寸小的,色彩不丰富的和背景透明的切成gif或者png8的;
(3)半透明的切成png24。10、使用canvas压缩图片。css的优化
1、避免使用@import。
使用@import相当于将引入的css放在了页面底部,因为使用@import引用的文件只有在引用它的那个css文件被下载、解析之后,浏览器才会知道还有另外一个css需要下载,这时才去下载,然后下载后开始解析、构建render tree等一系列操作。因此使用@import会拖慢渲染的过程。2、将样式表放在head中。
如果放在body中,可能出现在浏览器下载好css样式表之前,组件就已经加载好了的情况,这可能会导致重新渲染。3、避免使用css表达式。
如:expression((new Date()).getHours()%2 ? “#B8D4FF” : “#F08A00” );
解析表达式和计算都需要时间。JavaScript的优化
1、尽量减少DOM访问。2、使用事件代理(减少DOM操作)。3、把脚本放在底部(加载脚本时会阻塞页面渲染)。4、合理使用节流函数和防抖函数。使用CDN优化加载速度
CDN即内容分发网络。它依靠部署在各地的边缘服务器,通过中心平台的负载均衡、内容分发、调度等功能模块,使用户就近获取所需内容,降低网络拥塞,提高用户访问响应速度和命中率。针对webpack打包优化
针对webpack打包优化主要是减少打包后的代码体积,主要的措施有:
1、进行tree-shaking
2、使用UglifyJS等插件压缩代码
3、分割代码、按需加载我们可以使用webpack-bundle-analyzer这个插件来查看每部分代码的加载耗时,进而分析可以优化的地方。开启Gzip压缩
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优化方案,可以减少60%左右的代码体积,使用node.js+express可以非常便捷的开启Gzipconst express = require('express'); 
const app = express();
const compression = require('compression'); 
app.use(compression()); // 注意,使用compression中间件必须要在其他中间件之前
7:跨域
什么是跨域?
跨域是指一个域下的文档或脚本试图去请求另一个域下的资源,这里跨域是广义的。广义的跨域:1.) 资源跳转: A链接、重定向、表单提交
2.) 资源嵌入: <link>、<script>、<img>、<frame>等dom标签,还有样式中background:url()、@font-face()等文件外链
3.) 脚本请求: js发起的ajax请求、dom和js对象的跨域操作等
其实我们通常所说的跨域是狭义的,是由浏览器同源策略限制的一类请求场景。什么是同源策略?
同源策略/SOP(Same origin policy)是一种约定,由Netscape公司1995年引入浏览器,它是浏览器最核心也最基本的安全功能,如果缺少了同源策略,浏览器很容易受到XSS、CSFR等攻击。所谓同源是指"协议+域名+端口"三者相同,即便两个不同的域名指向同一个ip地址,也非同源。同源策略限制以下几种行为:1.) Cookie、LocalStorage 和 IndexDB 无法读取
2.) DOM 和 Js对象无法获得
3.) AJAX 请求不能发送
常见跨域场景
URL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说明                    是否允许通信
http://www.domain.com/a.js
http://www.domain.com/b.js         同一域名,不同文件或路径           允许
http://www.domain.com/lab/c.js
http://www.domain.com:8000/a.js
http://www.domain.com/b.js         同一域名,不同端口                不允许http://www.domain.com/a.js
https://www.domain.com/b.js        同一域名,不同协议                不允许http://www.domain.com/a.js
http://192.168.4.12/b.js           域名和域名对应相同ip              不允许http://www.domain.com/a.js
http://x.domain.com/b.js           主域相同,子域不同                不允许
http://domain.com/c.jshttp://www.domain1.com/a.js
http://www.domain2.com/b.js        不同域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允许
跨域解决方案
1、 通过jsonp跨域
2、 document.domain + iframe跨域
3、 location.hash + iframe
4、 window.name + iframe跨域
5、 postMessage跨域
6、 跨域资源共享(CORS)
7、 nginx代理跨域
8、 nodejs中间件代理跨域
9、 WebSocket协议跨域一、 通过jsonp跨域
通常为了减轻web服务器的负载,我们把js、css,img等静态资源分离到另一台独立域名的服务器上,在html页面中再通过相应的标签从不同域名下加载静态资源,而被浏览器允许,基于此原理,我们可以通过动态创建script,再请求一个带参网址实现跨域通信。1.)原生实现:<script>var script = document.createElement('script');script.type = 'text/javascript';// 传参并指定回调执行函数为onBackscript.src = 'http://www.domain2.com:8080/login?user=admin&callback=onBack';document.head.appendChild(script);// 回调执行函数function onBack(res) {alert(JSON.stringify(res));}</script>
服务端返回如下(返回时即执行全局函数):onBack({"status": true, "user": "admin"})
2.)jquery ajax:$.ajax({url: 'http://www.domain2.com:8080/login',type: 'get',dataType: 'jsonp',  // 请求方式为jsonpjsonpCallback: "onBack",    // 自定义回调函数名data: {}
});
3.)vue.js:this.$http.jsonp('http://www.domain2.com:8080/login', {params: {},jsonp: 'onBack'
}).then((res) => {console.log(res); 
})
后端node.js代码示例:var querystring = require('querystring');
var http = require('http');
var server = http.createServer();server.on('request', function(req, res) {var params = qs.parse(req.url.split('?')[1]);var fn = params.callback;// jsonp返回设置res.writeHead(200, { 'Content-Type': 'text/javascript' });res.write(fn + '(' + JSON.stringify(params) + ')');res.end();
});server.listen('8080');
console.log('Server is running at port 8080...');
jsonp缺点:只能实现get一种请求。二、 document.domain + iframe跨域
此方案仅限主域相同,子域不同的跨域应用场景。实现原理:两个页面都通过js强制设置document.domain为基础主域,就实现了同域。1.)父窗口:(http://www.domain.com/a.html)<iframe id="iframe" src="http://child.domain.com/b.html"></iframe>
<script>document.domain = 'domain.com';var user = 'admin';
</script>
2.)子窗口:(http://child.domain.com/b.html)<script>document.domain = 'domain.com';// 获取父窗口中变量alert('get js data from parent ---> ' + window.parent.user);
</script>
三、 location.hash + iframe跨域
实现原理: a欲与b跨域相互通信,通过中间页c来实现。 三个页面,不同域之间利用iframe的location.hash传值,相同域之间直接js访问来通信。具体实现:A域:a.html -> B域:b.html -> A域:c.html,a与b不同域只能通过hash值单向通信,b与c也不同域也只能单向通信,但c与a同域,所以c可通过parent.parent访问a页面所有对象。1.)a.html:(http://www.domain1.com/a.html)<iframe id="iframe" src="http://www.domain2.com/b.html" style="display:none;"></iframe>
<script>var iframe = document.getElementById('iframe');// 向b.html传hash值setTimeout(function() {iframe.src = iframe.src + '#user=admin';}, 1000);// 开放给同域c.html的回调方法function onCallback(res) {alert('data from c.html ---> ' + res);}
</script>
2.)b.html:(http://www.domain2.com/b.html)<iframe id="iframe" src="http://www.domain1.com/c.html" style="display:none;"></iframe>
<script>var iframe = document.getElementById('iframe');// 监听a.html传来的hash值,再传给c.htmlwindow.onhashchange = function () {iframe.src = iframe.src + location.hash;};
</script>
3.)c.html:(http://www.domain1.com/c.html)<script>// 监听b.html传来的hash值window.onhashchange = function () {// 再通过操作同域a.html的js回调,将结果传回window.parent.parent.onCallback('hello: ' + location.hash.replace('#user=', ''));};
</script>
四、 window.name + iframe跨域
window.name属性的独特之处:name值在不同的页面(甚至不同域名)加载后依旧存在,并且可以支持非常长的 name 值(2MB)。1.)a.html:(http://www.domain1.com/a.html)var proxy = function(url, callback) {var state = 0;var iframe = document.createElement('iframe');// 加载跨域页面iframe.src = url;// onload事件会触发2次,第1次加载跨域页,并留存数据于window.nameiframe.onload = function() {if (state === 1) {// 第2次onload(同域proxy页)成功后,读取同域window.name中数据callback(iframe.contentWindow.name);destoryFrame();} else if (state === 0) {// 第1次onload(跨域页)成功后,切换到同域代理页面iframe.contentWindow.location = 'http://www.domain1.com/proxy.html';state = 1;}};document.body.appendChild(iframe);// 获取数据以后销毁这个iframe,释放内存;这也保证了安全(不被其他域frame js访问)function destoryFrame() {iframe.contentWindow.document.write('');iframe.contentWindow.close();document.body.removeChild(iframe);}
};// 请求跨域b页面数据
proxy('http://www.domain2.com/b.html', function(data){alert(data);
});
2.)proxy.html:(http://www.domain1.com/proxy....
中间代理页,与a.html同域,内容为空即可。3.)b.html:(http://www.domain2.com/b.html)<script>window.name = 'This is domain2 data!';
</script>
总结:通过iframe的src属性由外域转向本地域,跨域数据即由iframe的window.name从外域传递到本地域。这个就巧妙地绕过了浏览器的跨域访问限制,但同时它又是安全操作。五、 postMessage跨域
postMessage是HTML5 XMLHttpRequest Level 2中的API,且是为数不多可以跨域操作的window属性之一,它可用于解决以下方面的问题:
a.) 页面和其打开的新窗口的数据传递
b.) 多窗口之间消息传递
c.) 页面与嵌套的iframe消息传递
d.) 上面三个场景的跨域数据传递用法:postMessage(data,origin)方法接受两个参数
data: html5规范支持任意基本类型或可复制的对象,但部分浏览器只支持字符串,所以传参时最好用JSON.stringify()序列化。
origin: 协议+主机+端口号,也可以设置为"*",表示可以传递给任意窗口,如果要指定和当前窗口同源的话设置为"/"。1.)a.html:(http://www.domain1.com/a.html)<iframe id="iframe" src="http://www.domain2.com/b.html" style="display:none;"></iframe>
<script>       var iframe = document.getElementById('iframe');iframe.onload = function() {var data = {name: 'aym'};// 向domain2传送跨域数据iframe.contentWindow.postMessage(JSON.stringify(data), 'http://www.domain2.com');};// 接受domain2返回数据window.addEventListener('message', function(e) {alert('data from domain2 ---> ' + e.data);}, false);
</script>
2.)b.html:(http://www.domain2.com/b.html)<script>// 接收domain1的数据window.addEventListener('message', function(e) {alert('data from domain1 ---> ' + e.data);var data = JSON.parse(e.data);if (data) {data.number = 16;// 处理后再发回domain1window.parent.postMessage(JSON.stringify(data), 'http://www.domain1.com');}}, false);
</script>
六、 跨域资源共享(CORS)
普通跨域请求:只服务端设置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即可,前端无须设置,若要带cookie请求:前后端都需要设置。需注意的是:由于同源策略的限制,所读取的cookie为跨域请求接口所在域的cookie,而非当前页。如果想实现当前页cookie的写入,可参考下文:七、nginx反向代理中设置proxy_cookie_domain 和 八、NodeJs中间件代理中cookieDomainRewrite参数的设置。目前,所有浏览器都支持该功能(IE8+:IE8/9需要使用XDomainRequest对象来支持CORS)),CORS也已经成为主流的跨域解决方案。1、 前端设置:
1.)原生ajax// 前端设置是否带cookie
xhr.withCredentials = true;
示例代码:var xhr = new XMLHttpRequest(); // IE8/9需用window.XDomainRequest兼容// 前端设置是否带cookie
xhr.withCredentials = true;xhr.open('post', 'http://www.domain2.com:8080/login', true);
xhr.setRequestHeader('Content-Type', 'application/x-www-form-urlencoded');
xhr.send('user=admin');xhr.onreadystatechange = function() {if (xhr.readyState == 4 && xhr.status == 200) {alert(xhr.responseText);}
};
2.)jQuery ajax$.ajax({...xhrFields: {withCredentials: true    // 前端设置是否带cookie},crossDomain: true,   // 会让请求头中包含跨域的额外信息,但不会含cookie...
});
3.)vue框架
在vue-resource封装的ajax组件中加入以下代码:Vue.http.options.credentials = true
2、 服务端设置:
若后端设置成功,前端浏览器控制台则不会出现跨域报错信息,反之,说明没设成功。1.)Java后台:/** 导入包:import javax.servlet.http.HttpServletResponse;* 接口参数中定义: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*/
response.setHeader("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", "http://www.domain1.com");  // 若有端口需写全(协议+域名+端口)
response.setHeader("Access-Control-Allow-Credentials", "true");
2.)Nodejs后台示例:var http = require('http');
var server = http.createServer();
var qs = require('querystring');server.on('request', function(req, res) {var postData = '';// 数据块接收中req.addListener('data', function(chunk) {postData += chunk;});// 数据接收完毕req.addListener('end', function() {postData = qs.parse(postData);// 跨域后台设置res.writeHead(200, {'Access-Control-Allow-Credentials': 'true',     // 后端允许发送Cookie'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': 'http://www.domain1.com',    // 允许访问的域(协议+域名+端口)'Set-Cookie': 'l=a123456;Path=/;Domain=www.domain2.com;HttpOnly'   // HttpOnly:脚本无法读取cookie});res.write(JSON.stringify(postData));res.end();});
});server.listen('8080');
console.log('Server is running at port 8080...');
七、 nginx代理跨域
1、 nginx配置解决iconfont跨域
浏览器跨域访问js、css、img等常规静态资源被同源策略许可,但iconfont字体文件(eot|otf|ttf|woff|svg)例外,此时可在nginx的静态资源服务器中加入以下配置。location / {add_header 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 *;
}
2、 nginx反向代理接口跨域
跨域原理: 同源策略是浏览器的安全策略,不是HTTP协议的一部分。服务器端调用HTTP接口只是使用HTTP协议,不会执行JS脚本,不需要同源策略,也就不存在跨越问题。实现思路:通过nginx配置一个代理服务器(域名与domain1相同,端口不同)做跳板机,反向代理访问domain2接口,并且可以顺便修改cookie中domain信息,方便当前域cookie写入,实现跨域登录。nginx具体配置:#proxy服务器
server {listen       81;server_name  www.domain1.com;location / {proxy_pass   http://www.domain2.com:8080;  #反向代理proxy_cookie_domain www.domain2.com www.domain1.com; #修改cookie里域名index  index.html index.htm;# 当用webpack-dev-server等中间件代理接口访问nignx时,此时无浏览器参与,故没有同源限制,下面的跨域配置可不启用add_header 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 http://www.domain1.com;  #当前端只跨域不带cookie时,可为*add_header Access-Control-Allow-Credentials true;}
}
1.) 前端代码示例:var xhr = new XMLHttpRequest();// 前端开关:浏览器是否读写cookie
xhr.withCredentials = true;// 访问nginx中的代理服务器
xhr.open('get', 'http://www.domain1.com:81/?user=admin', true);
xhr.send();
2.) Nodejs后台示例:var http = require('http');
var server = http.createServer();
var qs = require('querystring');server.on('request', function(req, res) {var params = qs.parse(req.url.substring(2));// 向前台写cookieres.writeHead(200, {'Set-Cookie': 'l=a123456;Path=/;Domain=www.domain2.com;HttpOnly'   // HttpOnly:脚本无法读取});res.write(JSON.stringify(params));res.end();
});server.listen('8080');
console.log('Server is running at port 8080...');
八、 Nodejs中间件代理跨域
node中间件实现跨域代理,原理大致与nginx相同,都是通过启一个代理服务器,实现数据的转发,也可以通过设置cookieDomainRewrite参数修改响应头中cookie中域名,实现当前域的cookie写入,方便接口登录认证。1、 非vue框架的跨域(2次跨域)
利用node + express + http-proxy-middleware搭建一个proxy服务器。1.)前端代码示例:var xhr = new XMLHttpRequest();// 前端开关:浏览器是否读写cookie
xhr.withCredentials = true;// 访问http-proxy-middleware代理服务器
xhr.open('get', 'http://www.domain1.com:3000/login?user=admin', true);
xhr.send();
2.)中间件服务器:var express = require('express');
var proxy = require('http-proxy-middleware');
var app = express();app.use('/', proxy({// 代理跨域目标接口target: 'http://www.domain2.com:8080',changeOrigin: true,// 修改响应头信息,实现跨域并允许带cookieonProxyRes: function(proxyRes, req, res) {res.header('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', 'http://www.domain1.com');res.header('Access-Control-Allow-Credentials', 'true');},// 修改响应信息中的cookie域名cookieDomainRewrite: 'www.domain1.com'  // 可以为false,表示不修改
}));app.listen(3000);
console.log('Proxy server is listen at port 3000...');
3.)Nodejs后台同(六:nginx)2、 vue框架的跨域(1次跨域)
利用node + webpack + webpack-dev-server代理接口跨域。在开发环境下,由于vue渲染服务和接口代理服务都是webpack-dev-server同一个,所以页面与代理接口之间不再跨域,无须设置headers跨域信息了。webpack.config.js部分配置:module.exports = {entry: {},module: {},...devServer: {historyApiFallback: true,proxy: [{context: '/login',target: 'http://www.domain2.com:8080',  // 代理跨域目标接口changeOrigin: true,secure: false,  // 当代理某些https服务报错时用cookieDomainRewrite: 'www.domain1.com'  // 可以为false,表示不修改}],noInfo: true}
}
九、 WebSocket协议跨域
WebSocket protocol是HTML5一种新的协议。它实现了浏览器与服务器全双工通信,同时允许跨域通讯,是server push技术的一种很好的实现。
原生WebSocket API使用起来不太方便,我们使用Socket.io,它很好地封装了webSocket接口,提供了更简单、灵活的接口,也对不支持webSocket的浏览器提供了向下兼容。1.)前端代码:<div>user input:<input type="text"></div>
<script src="./socket.io.js"></script>
<script>
var socket = io('http://www.domain2.com:8080');// 连接成功处理
socket.on('connect', function() {// 监听服务端消息socket.on('message', function(msg) {console.log('data from server: ---> ' + msg); });// 监听服务端关闭socket.on('disconnect', function() { console.log('Server socket has closed.'); });
});document.getElementsByTagName('input')[0].onblur = function() {socket.send(this.value);
};
</script>
2.)Nodejs socket后台:var http = require('http');
var socket = require('socket.io');// 启http服务
var server = http.createServer(function(req, res) {res.writeHead(200, {'Content-type': 'text/html'});res.end();
});server.listen('8080');
console.log('Server is running at port 8080...');// 监听socket连接
socket.listen(server).on('connection', function(client) {// 接收信息client.on('message', function(msg) {client.send('hello:' + msg);console.log('data from client: ---> ' + msg);});// 断开处理client.on('disconnect', function() {console.log('Client socket has closed.'); });
});
14:vue –if,vue-show
v-if与v-show的区别(一).相同点都是动态显示DOM元素(二).区别1.手段: 
v-if是动态的向DOM树内添加或者删除DOM元素; 
v-show是通过设置DOM元素的display样式属性控制显隐; 2.编译过程: 
v-if切换有一个局部编译/卸载的过程,切换过程中合适地销毁和重建内部的事件监听和子组件; 
v-show只是简单的基于css切换; 3.编译条件: 
v-if是惰性的,如果初始条件为假,则什么也不做;只有在条件第一次变为真时才开始局部编译(编译被缓存?编译被缓存后,然后再切换的时候进行局部卸载); 
v-show是在任何条件下(首次条件是否为真)都被编译,然后被缓存,而且DOM元素保留; 4.性能消耗: 
v-if有更高的切换消耗; 
v-show有更高的初始渲染消耗; 5.使用场景: 
v-if适合运营条件不大可能改变; 
v-show适合频繁切换。
em px 单位转换
一.概念介绍:1、px (pixel,像素):是一个虚拟长度单位,是计算机系统的数字化图像长度单位,如果px要换算成物理长度,需要指定精度DPI(Dots Per Inch,每英寸像素数),在扫描打印时一般都有DPI可选。Windows系统默认是96dpi,Apple系统默认是72dpi。2、em(相对长度单位,相对于当前对象内文本的字体尺寸):是一个相对长度单位,最初是指字母M的宽度,故名em。现指的是字符宽度的倍数,用法类似百分比,如:0.8em, 1.2em,2em等。通常1em=16px。3、pt (point,磅):是一个物理长度单位,指的是72分之一英寸。pt=1/72(英寸), px=1/dpi(英寸)4、rem(root em,根em):是CSS3新增的一个相对单位,这个单位引起了广泛关注。这个单位与em有什么区别呢?区别在于使用rem为元素设定字体大小时,仍然是相对大小,但相对的只是HTML根元素。这个单位可谓集相对大小和绝对大小的优点于一身,通过它既可以做到只修改根元素就成比例地调整所有字体大小,又可以避免字体大小逐层复合的连锁反应。目前,除了IE8及更早版本外,所有浏览器均已支持rem。对于不支持它的浏览器,应对方法也很简单,就是多写一个绝对单位的声明。这些浏览器会忽略用rem设定的字体大小。二.分析1、em与px的问题px是何物?px像素(Pixel)。相对长度单位。像素px是相对于显示器屏幕分辨率而言的。(引自CSS2.0手册) em是相对长度单位。相对于当前对象内文本的字体尺寸。如当前对行内文本的字体尺寸未被人为设置,则相对于浏览器的默认字体尺寸。(引自CSS2.0手册)PX特点1. IE无法调整那些使用px作为单位的字体大小;2. 国外的大部分网站能够调整的原因在于其使用了em或rem作为字体单位;3. Firefox能够调整px和em,rem,但是96%以上的中国网民使用IE浏览器(或内核)。em是何物?
em 指字体高,任意浏览器的默认字体高都是16px。所以未经调整的浏览器都符合: 1em=16px。那么12px=0.75em, 10px=0.625em。为了简化font -size的换算,需要在css中的body选择器中声明Font-size=62.5%,这就使em值变为16px*62.5%=10px, 这样12px=1.2em, 10px=1em, 也就是说只需要将你的原来的px数值除以10,然后换上em作为单位就行了。em特点:
1em指的是一个字体的大小,它会继承父级元素的字体大小,因此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值。任何浏览器的默认字体大小都是16px。因此,12px = 0.75em。实际应用中为了方便换算,通常会如下设置样式:
CSS代码
html { font-size: 62.5%; }这样,1em = 10px。我们常用的1.2em理论上就是12px。但是,这个换算在IE浏览器下不成立,1.2em会比12px稍大一些,解决办法是把html标签样式中的62.5%改成63%,即:
CSS代码
html { font-size: 63%; }  在 中文的文章中,一般会在段首空两格。如果用px作为单位,对12px字体来说需要空出24px,对14px字体来说需要空出28px……这样换算非常不通 用。如果用上em单位,这个问题就很好解决了,1个字的大小就是1em,那两个字的大小就是2em。因此,只需这样定义就行了:
CSS代码
p { text-indent: 2em; }em和px两种字体单位的区别
字体单位应该用em而不用px,原因简单来说就是支持IE6下的字体缩放,在页面中按ctrl+滚轮,字体以px为单位的网站没有反应。px是绝对单位,不支持IE的缩放,em是相对单位。
我在调整本blog的时候,发现不仅仅是字体,将行距(line-height),和纵向高度的单位都用em。保证缩放时候的整体性。em有如下特点:
1. em的值并不是固定的;
2. em会继承父级元素的字体大小。em重写步骤:
1. body选择器中声明Font-size=62.5%;
2. 将你的原来的px数值除以10,然后换上em作为单位;简 单吧,如果只需要以上两步就能解决问题的话,可能就没人用px了。经过以上两步,你会发现你的网站字体大得出乎想象。因为em的值不固定,又会继承父级 元素的大小,你可能会在content这个div里把字体大小设为1.2em, 也就是12px。然后你又把选择器p的字体大小也设为1.2em,但如果p属于content的子级的话,p的字体大小就不是12px,而是1.2em= 1.2 * 12px=14.4px。这是因为content的字体大小被设为1.2em,这个em值继承其父级元素body的大小,也就是16px * 62.5% * 1.2=12px, 而p作为其子级,em则继承content的字体高,也就是12px。所以p的1.2em就不再是12px,而是14.4px。3. 重新计算那些被放大的字体的em数值。避免字体大小的重复声明,也就是避免以上提到的1.2 * 1.2= 1.44的现象。比如说你在#content中声明了字体大小为1.2em,那么在声明p的字体大小时就只能是1em,而不是1.2em, 因为此em非彼em,它因继承#content的字体高而变为了1em=12px。IE中的12px汉字:
完成 em转换时还发现了一个诡异的现象,就是由以上方法得到的12px(1.2em)大小的汉字在IE中并不等于直接用12px定义的字体大小,而 是稍大一点。你只需在body选择器中把62.5%换成63%就能正常显示了。原因可能是IE处理汉字时,对于浮点的取值精确度有 限。本现象只发生在12px的汉字,英文不存在此现象。解决方法就是把style.css中的62.5%换 为63%。一个px、em、pt单位转换工具:地址:http://pxtoem.com/2、rem使用 浏览器的基准字号设置为 62.5%,也就是 10px,现在 1rem = 10px —— 为了计算方便。然后在 body 上应用了 font-size: 1.6rem;,将页面字号设置为 16px。html {font-size: 62.5%;
}body {font-size: 1.6rem; /* =16px */
}注意: 选择使用什么字体单位主要由你的项目来决定,如果你的用户群都使用最新版的浏览器,那推荐使用rem,如果要考虑兼容性,那就使用px,或者两者同时使用。

版权声明:本站所有资料均为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,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。

原文链接:https://808629.com/35114.html

发表评论:

本站为非赢利网站,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,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内容仅供读者参考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!

Copyright © 2022 86后生记录生活 Inc. 保留所有权利。

底部版权信息